环保监管如何硬起来
导语:环保应该硬起来,这首先取决于环保监管系统是否拥有足够的独立性。

经济观察报 社论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化工有限公司数十年来非法丢弃数十万吨剧毒工业废料铬渣,并且导致当地水源和土地污染,过去一周事实逐渐清晰(相关报道见10版)。28万吨剧毒的铬渣,长达17年的废料非法丢弃,令人震惊之余,也不禁让人生疑:环保机构为何形同虚设?监管为何硬不起来?

问题的答案隐藏在对真相的追问中。是什么样的逻辑和驱动力使得陆良化工敢于冒民众生命安全的大不韪,践踏法律法规?为什么环境监测和保护部门没能够在平时的执法中有效管理?曲靖市兴隆村癌症多发被指与铬污染有关,当地主管部门为何全无警觉,从而及时发现、制止并处罚污染行为?这是不知情还是另有隐情?据媒体报道,就铬渣问题,该村村民多年上访却屡遭截访,这仅是为了所谓维稳,还是背后隐藏着利益勾结、权钱交易等问题?

这样的追问并非毫无来由。在云南铬污染事件中,铬渣运输、贮存、监管并不是无法可依,也不是缺乏部门管理监督,更不是缺乏信息无人揭发举报。但是根据媒体报道,监管机构似乎始终难有作为,或即使明知有问题,也宁愿息事宁人,抱着“赔了钱了,就不要追究了”的想法,不愿、不敢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此推脱遮掩,起初的小问题最终累积成伤害民众生活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件。

类似的情况几乎发生在所有环保事件中。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云南曲靖铬渣污染,或者之前诸多矿山和化工企业的污染,抑或大连被搬迁的PX项目,这些问题每每被追问,但从来都没有确切的答案。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历次环保事件中,无论是发现问题还是暴露问题,环保部门似乎都是后知后觉者;而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环保部门不仅常常陷于被动,甚至在很多时候不自觉的成为地方利益的维护者。过去几年中,以环境整治为主题的环保风暴不断,环保违规违法的恶性事件却接连发生,环保监管体系的脆弱可见一斑。

这样的困局已经到了非化解不可的时候。每一起环境污染事件都威胁着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国也再无能力以经济发展之名为污染偿付代价。环保应该硬起来,这首先取决于环保监管系统是否拥有足够的独立性。现在,地方环保的力度往往取决于地方政府的价值取向和态度,但体制的变革尚需时日。当下之计,政府监管外,培育公民环保意识,扶持民间环保组织,以社会监督辅助政府监督,以舆论监督推动政府监督,并由此推动体制革新,应是环保走向良性循环的助燃剂。无论是云南铬渣污染事件还是大连PX项目,都足以说明这一点。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